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患事故能力,杜绝安全与环保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行,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有效控制或降低安全事故危害,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实施办法》《西北师范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西北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相关文件制定。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实验室安全是指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所有教学科研实验或实验场所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事故或事件,适
用于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及辅助用房易燃、易爆、及有害危险品等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四条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本预案遵循以下原则。
(一)先救人、后救物原则;
(二)先重点、后一般原则;
(三)先控制、后教育原则;
(四)先处理、后报告原则;
(五)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原则。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第五条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实验中心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成员由实验中心主任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
第六条职责分工:
组长: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行动。
副组长:调配应急人员、指导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负责日常管理及安全检查,按要求具体实施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第七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第一时间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确保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
(二)及时、准确上报实验室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分类分级标准
第八条根据我院实验室学科类型和专业特点,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
(一)一般消防及用电安全事故;
(二)严重消防及用电安全事故;
第九条根据实验室安全风险,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级为:
(一)一般安全事故:一般消防及用电安全事故,仅涉及 1-2 间实验室,实验室本身可应急处理的,财产损失在 30 万元以下的。
(二)严重安全事故:严重消防及安全事故,实验室本身难以处置,发生伤残或一人以上死亡,财产损失在 30 万元以上的。
四、安全事故预防预警
第十条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事故,实验室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一条定期检查各实验室消防设施及供电线路,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报告。
第十二条建立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演练预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五、安全事故报告
第十四条安全事故信息报告
实验室安全事故上报机制为:报告人、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武装保卫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学校办公室、学校实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具体要求:事故现场人员是事故报告责任人,报告责任人应在自救、保护现场的同时立即启动事故上报机制,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人在接到报案后,初步判定事故情况,进行现场处置,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隐瞒;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应急响应程序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一)接警响应
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工作,在不危及自身安全情况下开展自救、互救。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人报告事故信息,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人在接到报案后,初步判定事故情况,进行现场处置,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二)应急救援
预案启动后,指挥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及时到位,持续收集事故信息,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和控制事态,采取建立警戒
区域、疏散人员等紧急处置措施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包括现场抢救、医疗救护、人员撤离与疏散,必要情况下及时向省市区相关部门申请应急增援。
(三)应急恢复
事态得到控制、人员得到救治后,应解除警戒,做好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包括清理现场、处置污染物、人员安置补偿、保险赔付、物资征用补偿等工作。
(四)总结评估
事故实验室要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 10 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做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基本情况、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
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七、预案管理
第十六条预案演练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处的安排,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按照武装保卫处的安排,定期组织消防演习。
第十七条预案修订
由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本应急预案的修订。
附件: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1.实验室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如忘记关闭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等。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
1.1 发现火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现场工作人员应力争在初起阶段就近取用消防器材果断扑灭,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如切断电源,迅速转移危险物品等防止火势蔓延,并立即向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武保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报告。
1.2 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引发次生灾难。
1.3 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1.4 应急预案工作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信息,视火情拨打 119、120 等急救电话,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急救。
1.5 正确急救处理烧伤(物理烧伤),处理烧伤(物理烧伤)基本原则是: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用冷水冲洗,或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1.6 火灾事故后采取消除环境影响措施,对于非油类的火灾:消除火灾后立即打扫现场,将残留物及碳灰清理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
2.实验室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常见触电事故有: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等。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为:
2.1 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
2.2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切断电源开关;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3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 5 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2.4 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心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及时联系校医院接替救治。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管理入口
陇ICP备17000462号-1